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安康学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5-04-1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教社政〔2004〕7号)活动为契机,更加扎实推进我院校园安全文明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和文明育人环境,为学院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今年“平安校园”复查验收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安康学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服务师生、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落实责任、制度和措施为切入点,按照《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实施办法(修订)》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平安校园”创建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实际,认真研究学校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我校平安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稳定安全工作实效和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学校稳定安全工作基础,形成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目标任务

    随着“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平安校园”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两大目标任务:

    (一)在学校对稳定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方面,逐步完善学校稳定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维护学校稳定工作体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校园综合防控体系、安全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构建学校的稳定安全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学校长治久安。

    (二)在师生的安全文明素养方面达到“五个明显增强”:一是维护学校、师生安全的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师生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三是师生的法制观念、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四是师生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师生文明意识度明显增强。

    通过进一步建设和整改,力争在2015年底通过“省级平安校园”的复查验收。

    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建立学校稳定安全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实现“统筹”目标。

    1、认真组织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任务。

    学校将稳定安全工作目标和任务统一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之中,从多方面做好学校稳定安全工作的宣传、组织实施工作,做到学校稳定安全工作和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稳定安全工作考核纳入学校“三位一体”考核。

    2、实行稳定安全目标管理。按照“工作到位、责任到人、措施落实”的原则,学校党政领导与各院系、各部门负责人分别签订稳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单位与重点要害部位管理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党委负责、协调各方的维护学校稳定安全的工作格局,建立稳定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实施稳定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3、制度建设工作。学校结合工作要求和实际,不断的修订、完善稳定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做到组织安排程序严密,可操作性强,对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起到了规范和指引作用,使突发事件预防、处置等工作有章可循。各院系、各部门进一步健全教学、科研、教师、学生管理制度,校门、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礼堂、办公楼等人口密集场所的管理制度。

    (二)提高师生的安全稳定意识和能力,实现“免疫”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坚持德育为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2、加强法制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继续把法制、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校园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新生入学 “五个一”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结合 “安全教育月”和消防安全进校园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以及抵制邪教、预防毒品危害等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能力。

    3、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机构健全,专职人员落实,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工作。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内外教育环境,实现“净化”目标。

    1、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综合整治,认真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积极配合公安、文化、卫生、工商、交通、建设、安监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摊点、交通秩序、治安秩序、市政环卫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2、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

    引导师生不访问、不下载、不传播有害信息,不轻信、不附和、不参与过激言论,自觉抵制黄、赌、毒及邪教、反动、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袭。

    3、净化校区居住环境。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校属区域常住人口信息采集、暂住人口管理登记和对校属房屋进行清理整顿工作。保障家属区、宿舍区的安全稳定,为广大教职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实现“安稳”目标。

    1、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全力维护政治稳定。学校各党总支、各党支部要经常性地开展师生思想状况调研,随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严密防范和抵御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对学校的各种破坏活动和对师生思想的侵蚀。

    2、坚持实施“三四五”安全工程,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置矛盾纠纷。按照“三排查、三落实”(排查并解决师生员工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落实帮困任务和责任;排查影响学院稳定的矛盾和纠纷,落实矛盾和纠纷任务和责任;排查影响学院校园安全的薄弱环节,落实整改任务和责任)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四前”排查制度(重大决策实施前、大学生放假及收假前、敏感时期到来前、重大活动开展前),落实“五个一”工程(半月一排查,一月一汇总,一季一分析,半年一通报,一年一总结),广开各种渠道,掌握稳定安全信息,密切注视和定期分析师生及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规范和完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畅通师生的合理诉求渠道,防止因矛盾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3、规范学校日常安全管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1)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按照高校校园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师生集体食堂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偿检、供餐流程管理,严格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加强学校食堂及办公室等重点部位的清洁保洁工作,校园内定期进行杀菌、消毒。

    (2)加强学校交通安全管理。进行校内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规范车辆停放和行驶。

    (3)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消防设备设施,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公寓、食堂、锅炉房等重点场所配齐配足灭火器,设置报警装置,安装应急照明灯,完善警示标志,畅通消防通道。加强校园电路改造和用电用火管制,及时维修、更新老化线路,严禁私拉乱接等不规范用电行为,防止引发火灾事故。

    (4)加强大型集体活动的安全审批和管理。严格落实大型活动、集体外出实习、见习和组织审批管理制度,完善师生校内外重大活动的申报、审批、管理工作程序,重在检查、审查、督促组织活动单位制定详细的大型活动安全预案及应急措施。

    (5)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严格门卫值班、巡逻制度,严格学生请、销假制度,严格校外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等,严禁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避免针对师生的侵害事件发生。落实后勤公寓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进一步认真做好学校各类教学活动设施、器材、化学危险品等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6)加强重点要害部门(位)、重点人员的管理,建立详实的管理资料,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对校内暂住人口和临时用工的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定期进行造册登记,调查走访,监管到位。

    (五)努力构建校园人文环境,实现“和谐”目标。

    1、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关系。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优秀教师群体精神,以师德典型为引领,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师长的和谐师生关系。

    2、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加强学校党、团、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师生文明养成教育,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校园环境整洁、美观、高雅,特色明显。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使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形成文明、健康、向上、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

    (六)强化校园安全基础工作,实现“保障”目标。

    1、强化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投入,使教室、公寓、食堂、厕所、围墙等建筑物和水电、学生用床等设施设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努力改善学校安全防范硬件设施,完善校区监控、报警系统等,推行警校共建工作。

    2、强化安全预警机制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修订完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结合预案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迅速启动预案,组织师生快速安全疏散。

    3、强化稳定安全信息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稳定工作信息网络,一是校内各单位、各值班点、各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人必须按照要求,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凡迟报、漏报、瞒报造成重大损失者,学校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根据稳定工作需要,在不同的群体和层面筛选培养一批用得上、靠得住的信息员,收集其他各类隐性的信息。

    4、强化稳定安全工作检查监督机制。定期组织进行校内各单位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和稳定安全工作措施的执行情况督查,发现工作不力的情况,及时要求整改。

    5、强化联合整治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综治、公安、文化、卫生、工商、建设、司法等部门的联系与配合,积极加强城区学校联防组织的工作,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四、组织机构:

    (一)安康学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国良  陈  刚

    副组长:胡鸿晓  闵小平 杨行玉  向纪明 

    组 员:1.各院系党政负责人 ;

    2.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人事处、教务处、监察处、工会、团委、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处

    办公室主任:保卫处处长

    办公室成员:党政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保卫处副处长、计财处副处长、后勤处副处长、

    五、工作进程及要求:

    (一)工作进程

    时  间

    主要工作内容

    四 月

    全面启动深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宣传动员。

    五、六月

    对照指标体系进行自查、整改;开展校园交通秩序、清房等专项整治

    七、八月

    巩固交通秩序整治成果;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稳定制度

    九、十月

    向省教育厅汇报情况;自评、整改

    十一月

    迎接省工作组评估验收

    十二月

    总结表彰

     

    (二)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院系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是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任务,逐步落实。 

    2、明确职责,加强协作,齐抓共建,整体推进。开展 “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层层、人人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平安系部”、 “平安家庭”、“ 平安班级”“ 平安宿舍”等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以各单位的平安来保证全校的平安。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落实学校科学发展、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的需要,是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通过校园网络、板报专栏、标语横幅、校内刊物、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浓厚氛围。

    4、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把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改革与发展总体要求,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始终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建设平安校园的重中之重,对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热点问题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要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务求实效。

    5、对照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自查整改。各院系、各部门要严格对照 “陕西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创建评估指标体系”的验收标准和建设要求,总结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差距,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提出整改对策和建议,将整改与建设相结合。

    6、严格考评,认真总结。学校把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结合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开展的考核评估,及时总结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表彰平安校园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于落实深化建设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

    “平安校园”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把“平安校园”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基本建设和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为契机,将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改变原有被动的稳定安全工作方式,解决被动应对、疲于应对的问题,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稳定安全工作的层次、效率和水平,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七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