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二)

发布日期:2008-05-16    作者:apchen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对策按实施程序可分为四个方面,即震前预防对策、震时紧急处置对策,震后救治对策和震后再防对策。

1.震前预防对策

震前预防对策是人类控制地震次生灾害首要的对策。如果搞好了震前预防工作,地震时就能够不发生或少发次生灾害。如果震前做好了思想、物质准备,地震次生灾害一旦发生,也能够迅速救治,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害损失的目的。

在有中长期强震预报的地区和地震多发地区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震前预防对策。

震前预防对策的工作重点是:工程设防、抗震加固、进行防治次生灾害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1)长、中期地震预报时期

工程设防对于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要害部门从城市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防止次生灾害的要求,调控工业布局,把不适宜在居住区的工厂逐步外迁。凡是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毒品、细菌以及放射性物质等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工厂、仓库和货场(以下简称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要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居民区保持足够的隔离地带。对于人口密集,商业集中的地区应限制建造木结构房屋。

对于一般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要害建筑,如,天然气加压车间,液化石油气贮配站、弹药库、火柴库、化工部门的塔、罐及控制系统等,应提高一度设防。房顶必须用轻质材料建成轻顶。对于放射性,细菌以及电脑储存系统等部门要提高一—二度设防,加强它们的抗震和安全措施。对于电脑信息储存系统不仅要做到抗震化,而且还要做到多元化。即必须建立同一信息的两套独立存储系统。

对于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要害建筑及设备(例如管道等),在选址时要注意避开地裂缝、滑坡、喷砂、冒水等砂土液化严重的地区,若必须建立时,应做好地基的处理。

对于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要害建筑及设备(例如管道等),在设计时就要考虑抗震措施。例如,一般在阀门,法兰盘,弯头,三通或旁通管道连接处等应力集中的地方容易产生震害;应考虑它们的防震措施。再如,架空管道,容易被建筑物倒塌砸坏,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地下管道形式埋设。空中必须敷设时,应设计性能较好的支座及延性较好的管道结构。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还要考虑一些特殊的防止次生灾害袭击的措施。例如,对于被木结构房屋包围的中高层建筑物,要安装防火百页窗、门,防止火灾,毒气进入。

对已有建筑物及设备进行鉴定加固,增设保护性设施当长、中期地震预报发出后,要有计划地首先考虑对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要害部门进行一次建筑物及设备的抗震鉴定.根据鉴定的结果和可能发生的地震的烈度估计进行分类,或进行搬迁,或进行加固,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保护性设施。

加固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房屋加固,这里不再阐述:另一个是设备加固。设备加固是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对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唐山等地震的经验,电力系统及一些动力部门的蓄电池,变压器、贮油,贮气以及化工部门的各种塔、罐及架空管道,化验室、实验室的药品存放架等的加固,将有效地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设置地震保护性设施是防止次生灾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如电力部门的发电机组加没顶盖:送变电线路设置自动跳闸保护装置;化工部门配置备用冷却设备、事故放空槽等备用设施:储油,储气系统研制安装自动切断,自动放散装置等。

建立地震消防组织指挥系统,明确地震消防任务。平时各地一般都设有安全组织及指挥系统.如有的地方在政府部门设有安全委员会,具体办事机构由公安局负责,消防组织一般分为公安消防,企业消防和群众消防三级。在有中长期预报的地区,要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在原有的消防指挥,组织系统上,建立健全地震消防组织指挥系统,统管全市次生灾害。

平时,消防部门的任务比较单一,主要是安全防火及救火工作。但地震消防的任务则比较复杂,它包括一切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救工作,主要的是地震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以及放射性污染等灾害的防、救。

地震消防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教育地震消防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地震次生灾害作斗争的重要对策。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地震次生灾害种类、产生原因、破坏性以及预防、扑救方法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对专业、群众、企业消防组织成员和要害部门的职工要重点教育,开班设课,进行必要的训练,演习。通过教育要使各级组织、群众知道,地震一旦来了,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⑤进行次生灾害预测进行次生灾害预测是制定防震救灾计划的基础。要根据城市地质条件和地面现状等基础资料和易于产生次生灾害部门的情况,估计—旦发生地震,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种类、分布和危险程度,进而制定备震方案。

⑥制定应急预案,进行物质准备“震前有准备,遇震不忙乱”,地震前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生产、生活特点,制定震后预防,救治次生灾害的预案,这些预案包括:

a.震时紧急措置预案,即地震预警后,立即采取的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紧急行动及办法:

b.震后消防组织指挥预案,即地震发生后,地震消防队伍的紧急组织,消防扑救的指挥、联络的方案,

c.震后不同次生灾害救治预案,即震后不同次生灾害的扑救措施和方法。

根据预案的要求,各部门要做好物质准备工作。除了一般的物质准备外.还要根据各部门的特点,进行一些特殊物资的准备。例如:

a.供水系统损坏后的备用水源:

b.扑救油、气、化学物质等的灭火器材、原料。如沙子,土、泡沫灭火器等;

c.呼吸道和皮肤的防毒,防细菌、防放射性器材。如防护面具、防护服等:

d.毒气、细菌等的中和、杀灭药剂。

(2)短临地震预报时期

①进一步落实地震消防、指挥系统全市除设立总指挥部外,考虑到地震次生火害多样性、多发性、同时性的特点,要根据城市情况分设几个分指挥部,总指挥部与分指挥部以及消防中队要配备无线电台、摩托车以便一旦电话中断时作为联络工具。

②根据专业消防和企业消防、民防相结合的原则,对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重点单位进行消防分工,安排主要负责中队和辅助消防中队。各主要负责中队,应派出战斗班、会同其所管单位,共同制定预防、救治次生灾害的方案和预案。

各重点单位制定落实短临期的备震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a.建立各种抢险队伍,如:警卫、抢险、运输,消防等队伍。队伍要有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立足于大震、夜震,从应付严重灾害出发,研究出包括预防、救治次生灾害在内的各种行动预案,做出明确的分工;

b.建立值班制度。警卫力量、抢险力量、运输力量、消防力量都要严格值班。抢险工具、运输车辆、消防工具及器材要加强管理。以便遇震时能迅速而又有条不紊地投入战斗;

c,在可能的条件下,要把大量集中的危险物品,尽量地分散保管,在保证生产、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压低库存;

d.对易燃、易爆以及化学药品等危险物品,应根据其性能严格分类保管。要降低垛高货位,加宽垛距,加大垛底。在库房内还要加盖苫布,形成库中库。一旦库房倒塌,不致露天见水,也不致产生直接摩擦;

e.储油所应加高防水堤,以防跑油;高架油罐,每夜应排空,不存油,对库存应尽量压缩。对于重大的石油储运系统,应加入抗静电剂,防止设备破坏后,产生静电打火;

f.对于一些储气系统,应减小压力,一些危险设备应停止使用;

g.对零售点及生产时的零散危险品,分别采取液体物品用桶装,并垫麻袋;货架上的塑料桶加固、盖盖;罐装的用土围起来,固体的降低垛高,对剧毒的要重新包装;对食用品要采取防污染措施;

k.对高层建筑窗户的玻璃采取防震碎措施,并在建筑底层修建防玻璃雨的罩檐;

i.电力系统,要检查导线是否固定牢靠,导线弧垂是否适当:电杆基础不牢靠的要采取加固措施。已经不使用的线路要切断电源,并拆除。已经停用的电器设备的分支线路要切断电源。

2.震时应急防护及紧急n置对策

很多地震发生前有地光、地声现象;一般大地震在大动到来之前都先有小动。这些地光、地声和小动现象的产生,预示着大的震动就要到来,我们称之为大震预警。预警是极其重要的时刻.它提供人们最后一次防震机会,当发现预警后要立即采取行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震时对策就是指地震预警到震动结束之间人们所采取的紧急行动和方法。震时对策有两个方面:

(1)震时应急避震对策,是指人们在地震预警后迅速采取的躲避建筑物倒塌造成伤亡的—种紧急行动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性次生灾害的发生。

紧急躲避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平房,一般屋顶较轻,地震时人们可以就近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对楼房,一般小垮度房间,如厕所、厨房等相对比较安全,可作为躲避之处。对于车间、剧场、影院、学校、商店等公共场所,应因地制宜地就近躲避到椅子间、乐池、舞台下、桌下、柜台两侧……。如果有的人位于大门附近,而屋外又无危险的高楼和狭窄的巷道,应立即冲出屋外。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一般不要破窗跳楼或盲目外逃,不要蜂拥到楼梯,避免接近玻璃窗和阳台,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次生死亡。

(2)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是指生产岗位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在地震预警后,所采取的防止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连续性的一系统紧急行动和方法,其主要对策有:

①正在行驶的火车、汽车等车辆要迅速采取行动,做好安全停车,防止脱轨翻车。

②一切高温、高压工序必须立即停止加温加压,并采取降压、降温、排气等措施。

⑧非特殊用电单位,要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①与化学有关的岗位,要迅速将两种不同化学性质中的一种移出室外或采取隔离措施;迅速熄灭酒精灯,电炉等火源,对盛装空气中易自燃物质的容器,采取紧急固定措施,并使其远离可燃性物质。

正在使用、生产有毒气体的岗位,应迅速关闭生产,储存有毒气体的闸门、防止泄漏必要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中和有毒气体,消灭灾害源。

正在使用、生产细菌的岗位,应迅速将培养基和菌苗安放在安全的地方或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扩散。

⑦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生产车间应按照自身生产的特点全停车事宜。

⑧家用炉火应扑灭,家用煤气应关闭,家用电器应切断电源。

⑨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或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设备安全和生产的连续性。

3.震后救治对策

震后救治是防止次生灾害扩大,减少损失的最后的对策。

震后救治对策应用于一切已经发生次生灾害的部门和家庭

震后救治对策的重点是制止次生灾害蔓延,救、治次生灾害造成的伤亡及环境污染。

震后救治对策一般可分为二个阶段:

(1)岗位自救;即在消防队及外援人员来到之前的在岗工人、家庭成员及其周围群众对所发生的次生灾害的紧急扑救。此刻是次生灾害处初起,扑灭容易,极为关键。岗位自救的原则一般是:

①在场人员要采取紧急行动,立即扑灭正发生的次生灾害,如不能扑灭,要采取措施,切断产生源,井防止蔓延。

②周围人员发现后,应积极参加扑救活动。

立即派人向消防部门报警。

(2)消防救治,这是较严重的次生灾害救治对策,其通行的步骤是:

①灾难发生后发出有效的公开警报。

②立即查明次生灾害发生的原因,切断次生灾害发生源及蔓延媒介,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如对火灾,应切断电源,切断火源、消除火场周围易燃物质等,对毒气应立即控制泄漏;对细菌应立即消除传播媒介,对放射性则应隔断发生源。

封锁现场,防止三次灾害发生。如火灾,消防队员进入后,除了有关人员需保留在现场外,其他人员一律撒出现场。煤气罐、储油罐破坏,油气泄出,容易发生中毒和火灾.要立即封锁现场,防止火源进入,防止行人进入。细菌,毒气储器破坏,亦要封锁现场,撤出场内人员,防止过路行人进入,造成中毒或作为传播媒介。

④采取措施扑救、治救。

a.火灾扑救的一般原则是;在灾 现场要有一名专业人员指挥。所有扑救人员都要听从指挥人员的命令,查明灾害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捕救方法,灭火者首先要防止火灾向其它房间或目标蔓延。如不能阻止蔓延,那么对邻近的目标或设施要采取防护措施;救火时至少两人一个小组,一定要共同协作,保障个人安全,互相支援,要不断注视救火线路,以便遇危险时取道撤退,看出爆炸危险时要立即采用覆盖法,救人第一,灭火第二。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只有灭火才能救人。

b.毒气污染治救的原则是:控制泄漏,封锁现场,对未受伤害的人员从危险地段撤出;必要时进行中和清洗作业,人员的卫生处理,服装、鞋袜,个人消防器材、技术装备和车辆的消毒。

c.细菌治救的原则是:封锁现场,对现场进行消毒,隔离接触菌种者及可疑接触者;对接触者的用具,衣物进行消毒;对人的卫生处理:对周围的人畜做预防注射;对地面、住房、服装等现场进行灭菌消毒;监察死者的火化和病死动物的灭除。

d. 对放射性污染救治原则:封锁现场;切断放射性源的辐射路线,把居民从沾染区疏散出;对伤员实施急救和初步治疗,对人员实施卫生处理,对其服装进行消毒:技术器材的洗消。

⑤对极其严重的火灾,从陆地上无法接近火源,无法救援者,应出动飞机、直升飞机等从空中灭火或切断火源。

4.震后再防对策

震后再防对策是震后救灾和恢复阶段防止再次发生次生灾害的对策。震后预防对策的重点是,防止恢复生产、生活时次生灾害的再发生。防止,防治震后瘟疫及防震棚火灾等次生灾害。

1)恢复生产、生活前的预防对策地震时,除了大的破坏外,一些生产、生活设备可能遭到微小破坏,如烟囱可能内部震裂,盛装液体、气体的瓶罐等可能产生小的损坏,电器件内部也可能损坏,这些损坏不大,一般不容易被人们发觉,当震后再次使用时,就可能造成次生灾害。因此,震后恢复生产、生活前必须采取预防对策。凡是停产、停用的设备,再次使用时必须按照各行各业的特点及技术要求,重新进行一次检查,确认合格时,方可开机使用。

2)预防广义次生灾害对策广义次生灾害主要有,防震棚火灾,瘟疫流行等。瘟疫流行的防治请参阅卫生对策,本文仅论述防震棚火灾的预防对策。

针对防震棚起火原因,防震棚火灾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严格控制搭建防震棚。搭建防震棚应根据受灾情况,余震大小的估计适当安排,尽量避免无计划、一哄而起的搭建。特别是非震灾区又无正式预报的地区,一般不要搭建防震棚。

搭建防震棚,建立居民临时村()时,应尽量符合防火要求,主要内容有:

a.临建居民村()应远离高大建筑,生产、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输送易燃液体、气体的管道。与变电所、锅炉等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与高压架空电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6;在布局上,排与排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片与片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

b.采用竹笆,苇箔、秫秸等易燃材料搭建的临时建筑,要内外抹泥刷浆,门窗要向外开。

c.火炉要用砖或坯砌成炉挡:距可燃墙壁和其它可燃物不应小于1:铁制烟囱距棚顶及可燃墙壁不应小于70厘米;穿过可燃墙壁或窗户时,在烟囱周围应用不燃材料隔开,伸出部分不应小于20厘米,并在靠墙的一侧用砖或泥砌成高出炉体的炉档。

d. 采用电灯照明时,应选择绝缘良好的胶皮线,穿过可燃墙壁时,应加磁管;电闸和开关的安装要符合安全的要求,灯泡不能紧挨蚊帐。使用油灯照明时,要安装灯罩,妥善管理,最好不使用电石灯和蜡烛照明。

加强对防火安全工作的领导,广泛深入地进行防火安全教育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大力普及消防常识,提高警性,增强责任感,把防震棚防火工作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防震棚的防火安全问题。要建立群众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提倡每户储水,以应急需。一旦发生火警,不要惊慌失措,迅速组织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扑救,控制火势蔓延,防止造成重大火灾,并注意及时报警。对于发生的火灾事故,要尽快查明原因,严肃处理。抓住典型事故,要在一定范围内召开现场会,教育群众,引以为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