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
2008-03-1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同时指出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等教育近年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发展,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建设,一批学科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有的学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度提升,高等学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新时期的必然选择,是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赵沁平说,自主创新能力有三个要素:创新人才、创新体系和创新文化。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而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可以说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灵魂。一个国家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考虑这三个要素。纵观世界各国,不同的国家尽管其创新体系构成和制度安排各不相同,但把高校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则是一种共识。
谈到高校科研的成绩,赵沁平非常高兴。赵沁平说,在创新体系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原始性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高校功不可没。“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批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依托高校的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基地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创新体系(大学)框架已基本形成;创新人才培养和杰出人才聚集取得可喜成绩;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高新技术研发重要力量的地位日益凸现,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取得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越来越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
赵沁平说,新时期高校科技工作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培育;进一步推动高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鼓励自由探索研究,着力发展创新文化,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为此,我们将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施交叉集成战略,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实现新突破;实施科教互动战略,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大有作为”。赵沁平指出,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科技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基础骨干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切实加强原始创新;大力提升高校的知识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国家级科学研究和工程化基地,加快大学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高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优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继续进行大学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积极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机制。
近年来,赵沁平积极探讨“大学发展文化、引领文化的作用”。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普遍认同大学具有三大功能,这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赵沁平看来,大学还具有与生俱来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发展文化、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赵沁平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育和发展创新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学不仅要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强大的知识贡献,更要完善发展文化的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培养和发展创新文化作出特有的贡献。”